大咖分享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剧本复盘知识 > 大咖分享 > >

玩过就上头的游戏(剧本杀):看见即疗愈,表达即缓解

发布时间:2021-11-13
来源:未知

  
根据大数据调查,在2021上半年中国消费者偏好的线下潮流娱乐方式中,剧本杀以36.1%排名第三,仅次于看电影(38.3%)和运动健身(36.4%)。  
沉浸在游戏中,大家都互换角色,这会帮我们找到一种全新的相处模式,甚至颠覆生活中的角色和关系,这是一种非常轻松的社交体验。  
也有网友总结:快速恋爱的方式,就是玩剧本杀。玩剧本杀真的能快速脱单吗?  
剧本杀里的吊桥效应  
演员发自内心地去体验,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,通过转移自己的情感,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,称之为“移情”。——(俄)斯坦尼斯拉夫斯基  
作为年轻人最喜爱的社交方式之一,剧本杀这种形式可以让我们跟周围的人有更深的关系和连接。  
有不少人通过剧本杀完成脱单,因为这种高度沉浸、紧张感极强、又需要密切互动的活动,很容易碰撞出火花。  
张煜宵Dora:  
如果我年轻十岁,我估计也会选择去玩剧本来找对象。  
我之前其实我尝试过狼人杀,结果我当时作为萌新小白,一进去就被资深老狼怼,然后我就再也不想玩了。狼人杀就存在这个问题,经常导致萌新体验感特别差。  
但剧本杀就不会,游戏门槛比较低,过程高度沉浸,紧张感极强,又需要密切互动,这背后也有“吊桥效应”在助推。  
吊桥效应是指一个人在危险的埸合时,有吃惊恐惧和肌肉紧张等反应,而大脑会自动对这些反应进行归因,误认为跟旁边的人有关,是对方引起的反应。  
这些情绪正好与我们谈恋爱时一见钟情的身体反应相同,所以我们就会认为对方很有魅力,导致对当时在场的异性产生心动的感觉。  
究其本源,它是我们人类大脑玩的一个骗局,是一个歪曲的认知反应,也可以说是一个BUG。  
我感觉这也是一个“移情”的过程,或者说是给情感宣泄的一个容器。  
角色就是容器,我们尽情体验着不同的角色,在容器中熔炼、整合着自我,也提升了自我反思的能力。  
任何移情发生时,我们要叫上钩,可以让这个TA发生,然后再脱钩看看,我怎么样让我不处在那个漩涡里面,不被裹挟着往前走。  
如果有一些替代性的体验,有一些全新的,包括在心理剧里面,也可能让大家有一些全新的体验,在团体里面不同人处理处理人际关系。  
移情”其实是一个开始,而且是一个很美妙的开始,然后之后发生的所有的事情,如果朝一个正确的方向走,都是有治疗性的效果。  
孙洪涛:  
剧本杀可以有效避免尴尬,因为大家都有事儿做。像你出去相亲,多尴尬,俩人凑一起,你要碰着,不会说话的,或者话题终结者,就非常绝望。  
在活动里基本上不存在这问题,大家都有剧本,都有事情做不会尴尬,我觉得这个也是TA有效的一个地方。  
通过一两场游戏,你可能不太容易了解到一个人所有的优点,但是ta的缺点肯定是很容易暴露的。  
在密集的交流中,感受到彼此身上的种种细节——凝视和“crush”由此发生,这是一种爱情发生的关键条件。  
剧本杀VS心理剧  
“我们人生的剧本早在童年就已经写好,如果没有觉察,余生不过是强迫性重复。”——弗洛伊德  
“剧本杀”可以是走温情路线,走搞笑路线,走恐怖路线等等。大家在这几个小时沉浸其中,有代入感就达到目的了。  
但心理剧的要求就比较高了,通过扮演某一角色,体会角色的情感与思想,从而改变自己以前的行为习惯。  
剧本杀
和看电影很不一样,在剧院看戏剧有一种“live现场感”,就像现场奏乐。  
心理剧,或者我们的剧本杀,则叫“在场感”。在场就是,就是我在里面,会觉得自己是这本剧有关系的。  
我们不是在手机的屏幕里面,那是没有关系的,现在我们觉得这种虚拟感太强烈了,非常需要这种,我和你有关系,我和你是实实在在连接的感受。  
孙洪涛:  
关系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,就是我们其实都是活在一段一段的关系里头,我们不能没有关系。  
为什么剧本杀有这么强烈社交属性的可能,也有这个原因:这个剧怎么走都是你来推动的,就是这个剧好不好玩,甚至都决定于你,而你和剧中其他人的关系也是确定的。  
通过互动过程中大家的交互和经验分享,也可以帮助学习社交技巧,改善社会功能,这一点在心理剧中尤为明显。  
在参与心理剧时,运用角色交换、镜观技术等方式,可以帮助我们跳出狭隘的自我视角,转换思维。  
若陷入了心理或情绪上看似无法自拔的处境时,镜观技术也可以帮助其跳出来,找到新的切入口。  
也有研究表明,参与“心理剧、剧本杀”这类即兴游戏参与者比一般参与者的发散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,对于不确定事物会有更大的包容性,同时,这些人的心态也变得更加健康。  
人生的替代性体验  
《人间游戏》:“我们每天都在上演人生的戏剧,气氛被环境所设定,结局由自己所暗示,殊不知我们自己既是演员也是导演。”  
在豆瓣上,一个名为“如何处理‘存在主义绝望’”的话题引发了不小的讨论。话题讨论的关键词,有困惑、失序、不确定性、无力感、无意义感等这样情绪的讨论。  
在现实生活中,这样每天对抗各种各样精神危机,甚至于依靠外物“续命”,也许成为了我们的常态。  
张煜宵Dora:  
我的有一些来访者会讲,我的人生好像不可以重来。  
对于很多人,尤其是在男性身上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话:我的生命失去了一些可能性。  
就好像我们选择了一条道路走之后,其他的选项,我们都不太好选了,我也不知道其他的路上有什么样子的风景,我们失去一种可能性。  
现在的大学生还是充满可能性的,但是等到我们比如说确定了一个大的专业,然后甚至选择了伴侣,建立了家庭,然后在一个行业上面从业多年后的人,就太需要其他的可能性,让我们发现世界原来还是这样子的。  
我就会想到一个词,叫做替代经验:之前学心理咨询的时候,我们有个老师就在说,学心理咨询的人天生是有很多创伤经验的,但可能有些人不是。  
那这些没有太多创伤经验的准心理咨询师怎么办?可以看大量的电影是去寻找替代经验,然后去理解别人,理解另一个折叠的世界。  
孙洪涛:  
生活这么大的压力,在这场盛大的Online游戏里,可能对于有的人来说,可能没那么好玩儿,特別是所谓的氪肝玩家。  
只有头部玩家那几个觉得好玩儿,就是所谓的氪金玩家。但这个游戏地球online游戏,我们又没办法退出,重新下载另外一款,我们只能硬着头皮玩儿去。  
那在这个过程里头,我们就只能找各种形式的东西来,让我们能够挺下去。就像当年电影风靡,那时候世界也是处于一个很糟糕的情况,也并不是那么乐观的一个情况。  
每个人会有一些想说而不敢说的话,或者有些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,而这些都会转化成情绪压抑在心上,让自己背负很大的压力,久而久之会成为心病。  
任何年代的任何人,都可能遭遇存在主义危机。面对长久压抑无力的情绪,我们可以通过艺术的形式来排解。  
在”剧本杀“或是心理剧里,扮演了一个有类似经历的角色。在扮演中,以角色为外壳,完成了一次情绪的表达和纾解......  
看见即疗愈,表达即缓解。  
写在最后  
“人生如戏”,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一场大戏里。  
所谓命运,就是强迫性重复。  
摆脱人生剧本,大部分人只有通过专业咨询师的帮助才能做到。  
但每一个超越和改写了人生剧本的人,都是自身命运真正的主宰者。

剧本杀复盘
剧本推荐